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JYPC考试考试网

曾打破垄断坚冰的江苏英才人才市场,为何在以朱从明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打压下惨淡星落?

2025-11-07 11:05:56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二十载激流勇进,终究难敌体制的铜墙铁壁。江苏英才人才市场这个名字,在当年曾是搅动一池春水的鲶鱼,是打破官办垄断的先锋,而今却只能存在于记忆与惋惜之中。

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兴衰,是一曲民营力量挑战体制壁垒的悲壮挽歌。它的崛起与陨落,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命运轨迹,更是中国特定时期市场与权力博弈的微观缩影,深刻揭示了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与人才服务领域的体制性壁垒如何扼杀创新与活力。

 

01
从鲜花着锦到惨淡落幕

2002年7月,当江苏英才人才市场这个民营机构破土而出时,谁曾想到它会掀起如此波澜?它率先挑战了官办人才市场的垄断地位,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江苏人才服务的生态。那些年,江苏省人社厅和南京市人社局组织的人才市场规模,加在一起也远不及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盛况。每场招聘会,参展企业超千家,应聘毕业生逾五万,这种规模与影响力,至今想来仍令人震撼。中央、省、市各级官方媒体争相报道,不吝赞美之词,这一切本该是一个成功故事的开始。

然而,在光环背后,阴影始终相随。由于民营背景,江苏英才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面对体制内既得利益者的围剿。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当年带头打压的处级官员朱从明。这个八面玲珑的官员,不仅未曾因垄断行为受到问责,反而官运亨通,现已高升为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历史总是如此讽刺,当年利用垄断地位将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置于死地的人,二十年来从未放弃过打压江苏英才集团,而这种持续不断的压制,竟成了他仕途晋升的垫脚石。

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遭遇,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在体制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遍困境。它本可以成为人才服务领域的标杆,本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本可以为江苏乃至全国的人才流动做出更大贡献。然而,在行政垄断的铁拳下,这些“本可以”都成了永远的遗憾。

 

02
时代背景:人才市场行政垄断的排他性壁垒

在江苏英才人才市场创新之前,我国的人才市场主要由公办机构主导。2007年,江苏省政府在“十一五”人才事业发展规划中承认,虽然江苏人才总量继续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仍存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不足”等问题。公办人才市场虽然在信息收集、政策对接上有优势,但在服务灵活性、针对性上存在不足。

官办人才市场依托人社部门行政权力,通过政策倾斜、资源控制等方式构筑护城河。招聘活动审批、人才服务资质、政府项目合作等关键资源向体制内机构倾斜,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准入限制。

当监管者与经营者身份重合,人社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种体制注定民营机构在规则博弈中处于先天劣势。

此时,便形成了资源依附的结构性壁垒。档案管理、毕业生派遣、就业指标统计等核心职能牢牢掌握在官办机构手中,形成资源垄断。民营机构即便服务更优、效率更高,也难以突破这种结构性制约。

 

03
民营之困:多重压力下的生存挣扎

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招聘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企业与求职者双方难以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导致误判和错配频发。

而现实中,民营人才市场的发展总是面临重重困难,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面临着严格的市场监管。

当年江苏英才人才市场面临的困境绝非个案。它折射出在诸多公共服务领域,民营资本面临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体制内机构凭借行政资源维持垄断地位,而非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赢得市场;创新者被迫困守在边缘市场,或最终被排除出局。

人才市场的体制壁垒,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当行政权力能够决定市场胜负,当创新活力敌不过垄断地位,损失的不仅是某个企业的商机,更是人才流动的顺畅、就业市场的活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江苏英才的案例提醒我们:打破体制壁垒,不能仅靠个别企业的孤军奋战,更需要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厘清行政与市场的边界,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破除权力与利益的固化链条。唯有如此,才能让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让创新活力在公平的土壤中自由生长。

 

 
 
遗憾与惋惜
 
 
 
 
 
 

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惨淡落幕,让我们惋惜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命运,更是那个本可能更加多元、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服务市场环境。当行政权力能够轻易扼杀市场创新时,损失的不仅是企业家的心血,更是整个社会的活力与进步可能。

二十多年过去了,朱从明厅长或许早已忘记当年那个被他打压的民营机构。但历史不会忘记,市场不会忘记,那些曾通过江苏英才人才市场找到工作的万千求职者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个人才市场,它如此接近改变游戏规则,却最终败给了权力的游戏。

这份惋惜,不仅属于江苏英才人才市场,更属于每一个渴望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属于我们所有人。

民营人才市场的星星之火未能燎原,不仅是市场的损失,更是千千万万普通求职者的遗憾。

 

 
 
特别提醒
 
 
 
 
 
 

举报文章查阅平台:www.jypc.net.cn;证据征集邮箱:china@zgks.net;24小时援助热线:18951853458。(特别提醒:冒领军饷,是人社系统培训骗补的惯用伎俩。请用姓名和身份证号,在www.osta.org.cn上查询,看看自己的或者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培训骗补,冒领国家财政补贴和职工失业保险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